自从“二孩”政策放开以来,着实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喜的是能有再生育的“权利”,悲的是有了“权利”却再也没有“能力”了。当然这里的“能力”包括经济能力和非经济能力,再往深里“挖”,非经济能力更着重强调生育能力(PS:终于说到点上了)。受现代快节奏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很多夫妻要么怀不上,要么怀上了保不住。如果把优质的受精卵比作好的“种子”,那么子宫内膜就是肥沃的“土壤”,成功怀孕的前提不仅要好“种”,还要“沃土”,再优质的种子,扔到水泥地上也是“死路一条”。
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的地位还是很重要,不管是自然受孕还是经辅助生殖技术下的人工受孕,子宫内膜太薄都会大大增加胚胎植入失败的概率,随着临床实践地不断积累,“薄型子宫内膜”这一生育力相关新名词便“应运而生”了。薄型子宫内膜成了无数“二胎梦”夫妇道路上的“拦路虎”,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有关薄型子宫内膜那些事儿。
薄型子宫内膜是怎么回事?
有关薄型子宫内膜这一称谓在业内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更多建议是将内膜厚度不足以完成胚胎植入的内膜厚度称为“薄型子宫内膜”。当然,薄型子宫内膜是指子宫内膜的厚度低于能够成功妊娠的阈厚度,它不是一类特殊的疾病名称,而是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由超声发现的一类特殊影像学表现。
有研究认为至少需要子宫内膜厚度达到6 mm,才能成功完成胚胎植入。影响人工受孕结果的子宫内膜厚度低值是8 mm。因此,子宫内膜的小厚度约在5~8 mm之间,除去卵泡期末期,对妊娠有影响的子宫内膜小厚度约为7 mm,所以对于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不足7 mm的姑娘们,要考虑你们是否存在“薄型子宫内膜”的可能啦。
让子宫内膜变薄的“五大元凶”
年龄
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厚度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内膜的雌激素受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同时子宫内膜基质血管硬化程度加重,内膜腺体凋亡增加,导致内膜血供减少。所以,还在二胎路上艰辛备孕的高龄女郎们,年龄在那儿摆着呢,想一次成功,不流掉,还是有点难度的。在此也再次奉劝那些还没有宝宝的大龄女性把握好你们的佳生育年龄!
反复宫腔操作
反复的宫腔内操作损伤子宫内膜,严重者致内膜修复障碍常导致子宫内膜菲薄或宫腔粘连。B 超下表现为子宫内膜菲薄,内膜连续性中断,宫腔内局部积液等;宫腔镜下可见宫腔呈不同程度的狭小、变浅,呈桶状或针孔状,宫腔内广泛瘢痕及肌性粘连索形成,子宫内膜菲薄或无,大部分宫腔粘连封闭。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子宫内膜基底层破坏较严重,内膜间质内微血管的闭锁。所以“青睐”做人流的姑娘们,你们也要“悠着点”呦,毕竟“内膜一去不复返”!
子宫内膜结核
生殖系统结核导致损伤子宫内膜使内膜纤维瘢痕形成及修复障碍,影响妊娠也是临床常见的子宫内膜薄的原因。当然,随着经济水平和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这类结核在大城市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促排药物
氯米芬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诱发排卵的一线用药,但由于其对雌激素的拮抗作用和相对较长的半衰期,常致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偏薄的问题。氯米芬使子宫内膜上的雌激素受体减少, 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所以,对于子宫内膜很薄或子宫内膜反应欠佳的备孕患者在再次促排卵周期中争取新鲜周期移植。
基因异常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子宫内膜反应不良,其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正常,无瘢痕粘连及结核病变病灶,仅表现为内膜菲薄。有学者从基因水平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或多态性在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给子宫内膜薄的朋友的建议
薄型内膜是不孕症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而因内膜薄引起的不孕也很难治疗。所以提醒女性朋友做到以下3点:
其一,妇科炎症要早发现早治疗,千万要避免炎症的上行感染。子宫内膜薄的多发生在多次流产、雌激素不足、久病虚弱的女性身上,所以如果你属于这类人群,就要多多注意。
其二,无计划生育的女性要学会避孕,同时增强性知识以及避孕常识,避免反复伤害子宫内膜;另外,人工流产造成的子宫内膜薄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恢复,有的患者甚至无法恢复,因此,特别提醒患者一旦人流后月经没有按期来,就一定要就诊检查。
其三,一般来说常规妇检很难发现内膜薄,在临床上通常会使用阴超(阴道B超)检查,所以当女性出现月经莫名减少的症状后,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
【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和指南。如因文章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8-83335888。】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