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我们不时就会遇到这样的姐妹:
子宫内膜过薄,久备不孕,哪怕做试管婴儿都无法进行胚胎移植。
正常的子宫内膜该有多厚?
子宫内膜,被称为“胚胎着床的土壤”。总共分为三层:最外层的浆膜层(保护作用)、中间的肌层(支撑结构)、最内层的功能层(关键!)。
我们常说的“子宫内膜厚度”,主要指功能层的厚度——它会随卵巢激素的变化,经历“生长→增厚→脱落→再生”的周期:
▫月经期:雌孕激素下降导致内膜缺血坏死,厚度从10mm以上脱落至1-4mm(月经结束后厚度约0.5-1mm),形成月经;
▫增生期(卵泡期):卵泡发育分泌雌激素,内膜细胞分裂增生,“土壤”开始肥沃,厚度从4mm→8-10mm;
▫排卵期:雌激素达高峰,内膜厚度增至8-12mm,腺体高柱状,间质疏松,利于受精卵着床;
▫分泌期(黄体期):孕激素主导,内膜继续增厚至10-14mm。
图自网络,侵必删
一般认为子宫内膜厚度≥8mm且<16mm最适宜受精卵种植。
在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工作中,普遍被接受的是胚胎移植时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7mm(自然受孕时的排卵期),即可称为薄型子宫内膜。
你的子宫内膜为什么变薄了?
1、 内分泌失调:雌激素“供不应求”
子宫内膜的生长高度依赖雌激素——就像庄稼需要肥料,功能层必须在雌激素刺激下才能增厚。如果卵巢功能减退(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部分患者雌激素分泌不足),或长期压力、节食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紊乱,雌激素水平低下,内膜就会“长不起来”。
还有就是,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喝酒均与薄型子宫内膜存在一定相关性。
2、 宫腔操作:反复“挖走”基底层
超半数的子宫内膜薄、宫腔粘连的病例都有宫颈扩张和流产后刮宫史。
3、 慢性炎症:“腐蚀”内膜健康
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若长期不愈,会引发内膜局部免疫异常(如炎性因子释放),破坏内膜微环境;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宫腔粘连(内膜粘连在一起,超声下显示“薄而不均”)。
图自网络,侵必删
4、药物因素:规范使用可控
氯米芬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诱发排卵的一线用药,但由于其对雌激素的拮抗作用和相对较长的半衰期,常致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偏薄的问题。氯米芬使子宫内膜上的雌激素受体减少,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
长期(≥5年)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会令子宫内膜长时间受刺激,进而导致内膜生长受限,并可能会降低胚胎移植成功率。
5、年龄增加:“土壤”自然老化
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厚度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内膜的雌激素受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同时子宫内膜基质血管硬化程度加重,内膜腺体凋亡增加,导致内膜供血减少。
6、体质原因:天生内膜偏薄
有些女性朋友没有炎症,也没有宫腔内操作史,宫腔形态也正常,但内膜就是薄,这是子宫内膜血流减少及基因多态性导致的,类比“薄型内膜体质”,通常不影响怀孕(需结合具体情况评估)。
子宫内膜薄该如何应对?
临床上一般从以下几个方案进行对症治疗、综合调理:
• 由于年龄较大,导致月经量较少,从而导致子宫内膜过薄,通常采取补充生长激素来进行调理。生长激素可以调节子宫内膜的细胞增殖和分化,对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有一定作用;;
• 由于雌激素低从而造成子宫内膜薄的女性需要大量雌激素干预治疗,通常通过口服、阴道放药;
• 若是由于黄体功能不足,而导致子宫内膜过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激素;
• 由于内膜粘连及损伤导致子宫内膜过薄,一般情况下,可进行宫腹腔镜下的冷器械处理;
• 还有一些治疗如阿司匹林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子宫内膜搔刮术、宫腔灌注,都是可选方案;
• 另外,房式调经促孕十三针,还有一些中药具有补肾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和修复;
• 日常生活中,饮食上多吃黄豆、黑豆等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搭配优质蛋白(鱼、虾等)并补铁补血,避免寒凉辛辣;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减压,适度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简称:四川省生殖专科医院),拥有完善的中西医学科配备,支持患者获得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方案,“唤醒”子宫内膜。
【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和指南。如因文章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8-83335888。】
精彩推荐